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高中语文课本 中那些精妙的引文

33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1 12:00:24     编辑: 清风亭57594977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方法 >

打开高中语文课本,一篇篇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美文扑鼻而来。这些经典作品,或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或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细品读,含英咀华,令人赏心悦目,启人心智。

引赋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写道: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作者追求散文的舒展,荡开一笔,产生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反衬作者淡淡的忧伤,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引诗句。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这是戏剧开头的定场诗。意思是,花有重开的时候,人不能返回到少年时代。不一定要追求长久的富贵,安乐才是神仙的生活。

作者通过这句诗,宣扬一种珍惜现在、快乐生活的人生观。

引诗经。

曹操《短歌行》中写道: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暗引《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原是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求得到有才学的人。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庄子。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道: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语出《庄子.德充符》。意思是,死生是一件大事。

这和西方戏剧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引挽歌。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这是陶渊明所作的《挽歌》中的四句。

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引古诗。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道: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读,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这首诗的结局是死亡。

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一千个不渡河的理由,战胜不了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注定发生。

引对联。

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中写道:

地上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鏨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蒔拜书。”

这副对联,形容座中人和堂上客的衣饰华贵: 佩戴的珠玉如日月般光彩照人,衣服的图饰如烟霞般绚丽夺目。

敕造荣国府

引歌词。

苏轼《赤壁赋》中写道:

于是饮酒乐甚,叩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作者叩舷而歌,以抒发思美人而不得的怅惘、失意的心情。

这里的“美人”,实际上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引史记。

朱光潜《咬文嚼字》中写道:

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复射之,终不能入。

两相对照,不难看出,下文虽然改得要简洁些,远不如原文,读起来索然无味。

司马迁像

引志怪。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浪漫主义文学,在作品构思上、形象塑造上是虚构夸张的,但绝不排斥细节的真实。

借《齐谐》上的话,对鹏鸟刺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可谓绘声绘色,非常逼真。

以上课文旁征博引,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妙趣横生,实在耐人寻味啊!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