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打好高中语文基础45:《论语》十二章

104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0-30 18:36:33     编辑: 壹得书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方法 >

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

细读原文铺垫根基: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者不惑; 温故而

B.任重而远; 得者多助

C.迩之父; 不足以父母

D.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质胜文野;于其身也,耻师焉

B.见贤思齐;盘盘,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

D.大学道,在明明德;若火始然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勤勉)于事而慎于言

B.可谓好学也(语气助词,表肯定)

C.君子(知晓,明白)于义

D.见贤思齐(句末语气词)


6.下列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

B.一日克己复礼

C.小子何莫学夫《诗》

D.君子喻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采用简洁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通过对比来进行说理,使读者印象鲜明而深刻。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运用对比说理,形象生动地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

D.本文中的许多名句都富有哲理,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语句内涵深刻,充满智慧,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8.翻译句子。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自勉。


10.(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君子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先王之礼,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说的“仁”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

(3)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制裁,而中国对美国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反制裁措施,他们却指责我国违背了贸易规则,中国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 ,_______”这两句话来反驳。


11.(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误。“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没有《诗经》

2.C

A.第一个“知”,通“智”,智慧;句意: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第二个“知”,理解;句意: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B.第一个“道”,道路;句意: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第二个“道”,道义,道德;句意: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C.第一个“事”,侍奉;句意:近可以用其中道理侍奉父母。第二个“事”,侍奉;句意: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D.第一个“敏”,奋勉;句意: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第二个“敏”,聪敏;句意:我虽然不聪敏。


3.C。A.第一个“则”,连词,就;句意: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但是;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第一个“焉”,句末语气词;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第二个“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盘结交错,曲折回旋。C.第一个“者”,……的人;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第二个“者”,……的人;句意:有了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人。D.第一个“之”,助词,的;句意:大学的宗旨是弘扬正大的品德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

4.①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②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D.“见贤思齐焉”的“焉”解释错误。句意为“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所以“焉”,代词,“他”的意思。

6.D.A.“史”:古义,虚浮不实;今义,一般指历史。句意: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B.“一日”: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句意:一旦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C.“小子”:今义,指学生们;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有蔑视意)。句意: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D.不是古今异义。句意:君子懂得大义。

7.C.“……运用对比说理,形象生动地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被读者理解并接受”错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的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这里孔子是以“为山”和“平地”作比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8.(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

9.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1.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