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既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而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正基于此,文章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动性发挥的必要性,同时,全面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并据此,就能动性的角度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数学 能动 激发
数学学习能动性是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它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对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对数学学习材料等产生的心理体现以及积极的反应等等,是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的饱含数学特征的个性精神世界的反映。研究表明:能动性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0.819。相关性越强,学习的欲望就越强,就越能在学习中克服各种障碍,保持学习的持久,终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能动性不足则会影响学习的持久性。因而,通过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来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充分发掘教学潜力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实情形并不乐观,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消极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内在需求被排除在教学关注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效果。
(一)初中生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分析
首先,有关数学学习的信念,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老师举例子,我们照着做。由于数学中许多东西不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所以老师没教过的我们就不懂。学数学主要靠记忆和模仿,记住一大套规定的法则和算法,并按照例题的步骤去做。老师让我们做的题目一定要用到最近几天教的内容。其次,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一是他们虽然认数学的社会公用和思维公用,但自己“用数学”的意识不强;数学学习兴趣中数学学习情感体验一般;二是初中生数学审美观发展严重不足;
(二)学生内在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
学生升入初中后,我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能动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总人数:104人,结果见下表:
非常枯燥难懂难学很不喜欢 | 比较枯燥学习有难度不太喜欢 | 还可以学习感觉还行比较喜欢 | 很有趣 非常喜欢 | |
人数 | 68 | 18 | 14 | 4 |
百分比 | 65.38% | 17.3% | 13.45% | 3.85% |
由统计表可见,32.8%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上数学课超过30%的学生感到紧张有压力,甚至烦躁。儿童之所以能够自行学到语言、复杂的口语、动作技能、态度观念这些知识,原因是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好探索的童心特征,也即具有积极的内在情感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内心需求强烈,学得就好,反之,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缺乏兴趣,则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强迫他们学习往往是事与愿违的。因此,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推动学生由“苦学”、“厌学”向“乐学”、“愿学”转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再简单些,表格可以不要)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能动性的举措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培养,必须以知识技能为依托,与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统一起来,这样能动性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对于初中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创造机会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
在这里,笔者提出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有两层涵义。其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这里主要指结果知识)形成过程,如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等等。其二,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真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关键问题是数学方法的情感化。“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去做”(弗赖登塔尔语),“学数学就是做数学”,也就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例如,在讲初中几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容易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可以采用数学实验法。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用《几何画板》作好的课件)亲自去度量线段的长,计算比例线段的比,然后验证线段的比是否相等,在做数学中“发现”定理。(例子详细点)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点拨蕴涵于其中的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最佳动机,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第一,充分利用数学内容中典型美的因素,形成数学美感。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数学中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和谐统一的简洁式子、比例结构的匀称协调、命题或定理间的关联相似或对称、奇异等唤起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代数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代数式的整齐、简洁、对称美。把式子c/(-a-b)写成-c/(a+b),其性质符号一目了然,显示出简洁美,把式子1-√3/2写成(2-√3)/2就显示出整体美,把式子ab/(b+a) 写成ab/(a+b) 就显示出对称美。第二,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观,丰富对数学美的认识。比如,在讲比例线段的黄金分割时,可以渗透数学史的内容:毕氏学派试图从数和数的比例中求得美和美的形式,终于从五角星中发现了“黄金比”。然后,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人体、自然等领域的充分体现,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美,从而激活学生学数学的内在动力。
(三)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能动性激活上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非但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动性的激活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发展。为此,笔者提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在评价的内容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可以考察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对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感兴趣、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是否充满好奇心、遇到难题能否积极地去克服和解决等等。第二,其次,在评价的性质上,提倡积极性评价。比如当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该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及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可以说:“我和同学们都为你今天的出色表现感到非常高兴,你今后的表现一定比今天更出色。”最后,对学生的评价应有特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具体、有针对性。否则,评价效果则不够理想。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内涵,确定明确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增强自信、降低焦虑感,创造适宜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