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白杨课件分享(中小学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8 13:32:53     编辑: 老马爱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大全 >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小学生学习《白杨》一文的学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在边疆扎根成长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学路后,教师如何组织教路呢?我认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串联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于是我把这三个问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然后顺着三个问句学习全文。这样,教师、学生、作者犹如同乘一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力争教路、学路、文路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