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年级上学期第█单元第█小节第█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本节课的知识,也是我们学习█年级███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猜想、操作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本节课的学习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根据教材结构和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了解███,掌握███,学会███
2.过程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四、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才是活的,有用的。
因此,我在本节课运用“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的教学模式,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规律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归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趣味性,在知识传授中体现启发性,在课堂活动中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
【五、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一共安排了六个活动: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一、复习旧知
在此环节设计几道███的题目,巩固之前所学知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能够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强化理解和记忆。”
所以,我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
三、探究新知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发现。
由于██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是学生最可能出现的错误,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学生在██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鼓励语言给予评价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观察、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体会式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设计了一个游戏,在学生活动中展开组间竞赛。
在此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组填空题,让学生抢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和认识。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会设计一组小练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然后回答问题,尤其是对于██,我会在这里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讨论,不断的进行追问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彻底的绽放,以达到对██的透彻理解。
设计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得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不断深入,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抽象、类比、概括等能力.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里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用更直觉的思维来学习逻辑性的数学。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分组讨论后,教师动画演示,从实验中探索发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在这里我会设计用PPT上(几何画板)上的动画演示,让学 更直观的体会██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分别是判断题、解答题、应用题。
判断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的概念和性质,避免出现张冠李戴或惯性思维错误。
解答题是帮助学生运用██知识与其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应用题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
五、总结归纳
在此环节中,我将提出两道开放性的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新知识、新收获、新感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做既可以强化认识,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六、布置作业
此环节中,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我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所提高, 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直观清楚,简洁明了。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一些问题,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全面细致的讨论,教师不应该急于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说明】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活动的思维过程按照三个阶段的模式进行:第一阶段,经验材料数学组织化;第二阶段,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第三阶段,数学理论的应用.所以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整个过程前后联系,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联系生活, 注重情境; 2.精心设计,注重问题;3.依托活动,注重思维;4.学练结合,注重实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说教学评价】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略有删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