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小学数学论文集(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大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0 11:47:47     编辑: 白飞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大全 >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一、“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审视

数学中探索规律的过程,实际上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过去我们比较强调演绎推理,弱化了合情推理,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合情推理是丰富多彩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两种用途最广的合情推理。彭加勒曾经说:“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

因此,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活动中,既要用合情推理发现数学规律,又要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两者缺一不可。

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现行教材设计特点的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都对“探索规律”的内容进行了合理选择和精心设计。

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内容选取相差甚远,编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苏教版和人教版两种教科书中关于“探索规律”的内容分别在两个学段中都以主题单元方式进行了独立设计,把探索规律的教学作为培养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

纵观各册教材进一步发现,在其他各个学习领域,还以分散渗透的方式穿插编排了有关数学规律的探索性内容,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把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但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存在明显差异。

苏教版教材主题单元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探索事物的间隔排列、简单搭配以及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并通过平移的方法探索、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列举、画图、计算和有序思考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提高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人教版教材以独立单元设计的“探索规律”的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分布在各个年级。

选取的内容主要是图形变化规律、数列变化规律和操作活动变化规律。

内容设计的活动性、探究性比较强,一些内容直接设计在数学实践活动之中。


三、合理建构内容形式

《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

一方面,在公式、法则、算法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的过程;

另一方面,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

因此,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的内容主要是数、式、形的规律的探索,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即在不同阶段设置独立的单元,以适当的主题进行“探索规律”的学习,同时以相关内容的学习为载体。

以分散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能力。

“探索规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素材选取生活化、情境设置趣味化、呈现方式多样化等特点。

也就是说,要从儿童身边的事例入手,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社会化、趣味化;

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内容,如图形、漫画、表格、文字等。

学生探索规律时需要从题干、表格、人物之间的对话当中获取信息,有时信息多余,需要学生选择,有时信息不足,需要学生设法间接获取,让学生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四、恰当把握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和探索性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此时的学习内容应该更多地反映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同时,结合认数与计算进行数与式的排列规律的思维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到了中、高年级应更多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已经掌握的数学工具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的学习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安排。

现行教材中“探索规律”的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发散性的题目不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教材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训练题,通过对呈现信息的选择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因此,探索规律的过程必须蕴含一定的思维质量,体现解决问题的探索性.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