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9 09:47:46     编辑: 爱爬一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大全 >

设计背景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文主题为“情感哲思”,选编的五篇散文《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和《昆明的雨》分属于四种类型: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哲理散文、写景抒情。把握不同散文的基本特点,品析、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能力,是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单元五篇散文写作特色鲜明:《背影》是在回忆中呈现情感,以“背影”为线索,以祖母去世和父亲赋闲为背景,注重场景的描写、细节的雕琢、心理的刻画和双重叙述视角的运用,回忆往事,言情怀人,耐人寻味。《白杨礼赞》直面对象,直接抒情。作者目睹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看到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以“白杨树”为对象,由生长环境到外形特征再到精神内涵,先抑后扬,叙议结合,托物言志,表达对北方抗战人民的高度赞美。《昆明的雨》以雨季特有景物为寄托,片段组合,串联往事,双线串珠,勾勒昆明雨季的格调美、传统美、人情美和氛围美韵。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生活气息浓郁。《散文两篇》属于哲理散文,带有些许议论文色彩。文章观点明确、深刻,重视以鲜活的语言、智慧的方式来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热情地赞美了生命的永久;《我为什么而活着》直接说理,先总后分,说明“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人生追求是生命的主要动力,观点深刻,构思严谨。与此同时,五篇散文又有共性,都借物抒怀,所不同的是后两篇的“物”是虚的,前三篇的“物”是实的。五篇散文提供五种借物抒怀的不同逻辑结构、写作技法,呈现出语言连贯不同的语段样式和语言风格。学生梳理、学习这些篇章结构、写作技法、语段形式、语言特点,可以基本掌握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了“用借物抒怀的技法,写作一篇散文,完成‘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活动”的核心任务。按照“梳理篇章结构”“鉴赏独特语段”“迁移知识写作文章”“展示评选佳作”四个课段展开学习,逐层深入,学以致用,抒写独特的人生情怀。




学习需求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 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并“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选材与结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散文中选取其中一篇,先对文章进行散文归类,再为同学讲解其选材、结构,语言特色以及写作技法,并说明其对你写作的帮助。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80位学生)


(1)选材与结构:93%的学生所选散文的选材有比较准确的概括,但仅41%的学生对散文结构有比较清晰的梳理和讲解。


(2)语言特色:95%的学生能有意识地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但仅64%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特色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3)写作技法:89%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梳理写作技法,但仅有18%的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分析其对写作的帮助。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文体知识,基本能够从选材的角度对散文进行分类,但在精细化地把握语言特色和写作技法上有所欠缺。具体情况如下:74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3%)对能够准确地分析散文类型,但仅3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41%)能梳理散文的结构;76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95%)能够理解粗略地分析语言特色,但5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64%)能较为精细化地分析语言特色;71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9%)对散文的写作技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仅14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18%)能够将其有效地迁移到自身的创作当中。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对散文的选材、结构、语言和写作技法都有一定的理解,但无法分析文章选材、结构、语言和写作技法之间内在关系,这说明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停留在比较概念化的层面,无法借鉴别人的经验,实现有效迁移。因此,本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散文的概念化认识转变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和实践,进而实现有效的借鉴和迁移,进行个性化的散文写作。散文的选材与结构、语言特色和写作技法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默读单元编选的五篇散文,用思维导图或列表概括重点语段的结构特点;


2.从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自然过渡三个角度,分析“连贯语言”表达的方法和特点。


二、思维目标


3.列表梳理五篇借物抒怀文章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规律,学习从“思想”到“言语”输出的言语思维技能;


4.概括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写作特点,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初步建构归纳和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5. 学习经典例文情思表达方式与表现技法,提升生活感受与认识的水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能借助生活中的物、事、人等抒写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真情实感。


核心任务:学校文学社举办一个“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作一篇散文,按要求投稿。


要求:


1.选择典型、独特的“物”作为抒发情怀的载体;


2.布局谋篇要讲究,根据借物抒怀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


3.依据话题统一、顺序合理、自然过渡等要求,让语言表达连贯;


4.用借物抒怀形式表达对人生体验的独特情感,字数800-1000字;


5.举办“一朵花里见人生”征文展示会,评选出优秀作文,向校园文学社投稿。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万紫千红都是春


核心任务:列表梳理五篇借物抒怀文章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逻辑规律。


一、学习任务:


1.梳理五篇文章的写作内容,梳理文章所言之“物”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填好借物抒怀信息表;


2.分析五篇文章选材、组材和情思的联系,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由“物”到“情”的语言过渡特点。


二、课时安排:5+1课时


三、学习资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


四、完成任务


(一)学前准备:阅读以下资料,学习散文分类。


散文类型多样,按照不同时期与标准可以将散文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


1.叙事性散文


叙事散文也称之为记叙散文,该类作品以叙事为主,但所叙之事不一定完整,作品的重点在于叙述人物和事件变化过程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旨在通过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也称之为写景散文,该类散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旨在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或意愿。抒情散文表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作品依然有记叙和描写,但记叙和描写不是侧重点,即在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同时,作者更多赋予它的是深刻的情感体验。比如《春》《紫藤萝瀑布》等。


3.托物言志类散文


托物言志类散文,又称“借物抒怀类散文”,文章往往有某种具有纪念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物既是写作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勾连上下文的线索,更是作者反思追忆、抒发情感的载体,是人生感悟、哲思体验的触发点。比如小思的《蝉》。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又称“议论性散文”,是以散文的笔法来发议论文,也可以说是以某个论点为中心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和议论文不同,议论文侧重于对中心论点的论述,而议论性散文则侧重于对形象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作品逻辑严密、意蕴深刻,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比如冰心的《谈生命》。


[1] 王亚生.散文分类,教学有别[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9):130—131


(二)学习过程


1.默读课文,感知四种类型散文的不同风格,梳理五篇借物抒怀文章在选材、组材、情思方面的不同特点,请参照《背影》的示例,填好“借物抒怀信息表”,总结“物”与“怀”之间的内在规律。


《背影》借物抒怀信息表(示例)

所选之“物”

选材

组材

情思

“物”与“怀”的关系

父亲

背影

想念背影

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开门见山,揭示文章写作内容,交代写作的背景,开启后文对父爱的回忆与对父亲的思念

物是情感的载体

物是行文的线索

看父买橘

父子分别

回忆过去,细化背影

细致刻画父亲艰难翻过月台为“我”买橘的背影,在辛酸和感动中揭示父亲对“我”无言却深炽的爱,含蓄表达了“我”对于父爱由隔阂到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倾诉着内心对父亲的愧疚与成长的反思

看信忆父

回到当下,思念背影

简笔勾勒,凝练父亲的形象,将“我”心中对父亲的情感推至高潮,收束文章,首尾呼应


“‘物’与‘怀’内在规律”五星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内容

五星评价

评价标准

1

找出所选之物、归纳选材、分析组材

☆☆☆☆☆

1.准确找出所选之物,得一颗星;

2.能归纳选材,但不准确,得一颗星;

3.准确归纳选材,得两颗星;

4.能分析组材,但不准确,得一颗星;

5.准确分析组材,得两颗星。

2

分析情思

☆☆☆☆☆

1.能分析情思,得一颗星;

2.能结合内容分析情思,得两颗星;

3.能准确结合内容分析情思,得三颗星 ;

4.能结合内容,准确分析情思,得四颗星;

5.能结合内容,准确、完整分析情思,得五颗星;

3

总结“物”与“怀”的关系

☆☆☆☆☆

1.能总结“物”与“怀”的关系,一点得一颗星;

2.能联系内容,总结“物”与“怀”的关系,得三颗星;

3.能联系内容,全面总结“物”与“怀”的关系,得五颗星。


2.分析五篇文章选材、组材和情感(志)的联系,从物、人(事)、怀(情或志)三个方面画出思维导图,总结每一种借物抒怀散文的结构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结构思维导图:《背影》(示例)

五、学习评价

1.阅读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思考荷叶和母亲的关系,仿照《背景》的示例,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


2.同样是借物抒怀,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何不同?至少写出2点的不同。



第二课段

一枝一叶总关情


核心任务:默读五篇散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表现手法,以及特殊的言语形式。


一、学习任务


1.赏析五篇散文中典型的语段形式和言语表达,感受作者独特情感,按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2.从场景描写、由形到神、叙议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角度分类概括五篇散文的段式写作技法,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概括五篇散文核心段落的语言形式特点,为利用“借物抒怀”进行散文创作做好准备。


二、课时安排:2+1课时


三、学习资源


1.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的相关内容;


2.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提示”;


3.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求“语言要连贯”;


四、完成任务


默读《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昆明的雨》五篇课文,完成相应的问题,依据要求,完成对特殊段落结构的品味,填写学习任务单;


问题1:朱自清是如何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问题2:茅盾写白杨树,是如何由形过渡到神的?


问题3: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是如何论述“永久的生命”的?


问题4:作者如何阐释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


问题5:《昆明的雨》充满美感和诗意,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性的美、氛围的美。细读文章,试着分析其中的滋味美。


问题1:《背影》学习任务单示例


问题讨论:朱自清是如何描绘这个背影的?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细读片段:看父买橘(第6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场景

描写

细节刻画


“蹒跚”“慢慢探”“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等【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动词的精准使用,以慢镜头的形式刻画出了一个笨拙、吃力的背影,尽显买橘之路的艰难,展现了父亲对儿子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爱。】

色彩选择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简笔勾勒出父亲的形象,与“我”的穿着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加深了父亲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短句使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的三言两语,看似是轻描淡写,却强化了背影的特写效果,突出了父亲不善言辞但爱得深沉的中国父辈们的特别的情感表达】

“我的”感受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我”的感受也是读者的感受,含蓄地流露出“我”对父亲的爱由隔阂到理解、感激和愧疚的过程。】

问题2:《白杨礼赞》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茅盾在对白杨树描写时如何由形过渡到神?

细读片段:歌颂白杨树(第7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作者先用否定的句式,暂退一步,表达白杨树不算是“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来热情地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一抑一扬,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借白杨喻好女子和伟丈夫,从而过渡到精神,为下文借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的意志铺垫。



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有挺拔的精神,不是“好女子”但是“伟丈夫”,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加深了白杨树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连续四个反问句昂扬而起,喷涌而出,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第二句点明“至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句点明象征抗日军民,第四句进一步抽象化,点明象征抗日精神和民族意志。



通过白杨树的外形描写,过渡到对象征精神的赞美,由树及人,由形而神。

问题2:《白杨礼赞》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茅盾在对白杨树描写时如何由形过渡到神?

细读片段:歌颂白杨树(第7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作者先用否定的句式,暂退一步,表达白杨树不算是“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来热情地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一抑一扬,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借白杨喻好女子和伟丈夫,从而过渡到精神,为下文借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的意志铺垫。



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有挺拔的精神,不是“好女子”但是“伟丈夫”,形成巨大反差,进一步加深了白杨树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



连续四个反问句昂扬而起,喷涌而出,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第一个“难道”通过反问引起读者思考,第二句点明“至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句点明象征抗日军民,第四句进一步抽象化,点明象征抗日精神和民族意志。



通过白杨树的外形描写,过渡到对象征精神的赞美,由树及人,由形而神。

问题3:《永久的生命》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作者在提出观点后,是如何论述“永久的生命”的?

细读片段:永久的生命(第2、3、4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先列出中心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再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从外在现象上论述永久的生命



先列出中心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了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然后,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从生命的内部特征论述永久的生命。



先列出中心句——我的伙伴,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再批判暴君,从现实的角度赞美永久的生命

问题4:《我为什么而活着》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作者如何阐释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

细读片段:寻求爱情(第2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连用三个关联词语,通过并列复句的形式,有条理地阐释了对爱情的渴望是“我”活着的理由这一观点,使文章更加清晰,富有层次。



结构上先分后总,使得文章对写作对象的阐述更加充分,同时使段意更加一目了然。



运用暗喻的手法,将爱情解除孤寂的感受比作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将抽象的感受化作奇幻的想象,使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昆明的雨》学习任务单

问题讨论:景物美、滋味美、人性美、氛围美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试分析说明。

细读片段:雨季菌子(第7段)

技法点

学生品析

教师品析

滋味美



昆明菌子极多,种类丰富,侧面体现了雨季湿润温和的气候特点。



牛肝菌“滑,嫩,鲜,香”,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干巴菌中吃不中看,鸡油菌中看不中吃,让读者在分类比较中直接感受到菌子的特点。



运用比喻,一字一顿,从颜色、质地、口感、味道、香味等角度描写牛肝菌,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两个“?!”,问号与叹号的叠用,体现出了吃之前的质疑与吃之后的赞美。



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说明: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语段赏析,教师要依据每一篇课文中特殊的语段样式,归纳出借物抒怀的段落特点和写作技巧,让学生鉴赏“这一篇”文章语段的表达效果。


“文段细读”五星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五星评价

评价标准

1

能从由形到神、叙议结合、抑扬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角度概括段式特点,理清段落结构。

☆☆☆☆☆

1.能从由形到神、叙议结合、抑扬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归纳段落特点,得2颗星;

2.在归纳段落特点的基础上,准确理清段落结构,得3颗星;

3.能在此基础上关注段式特点并用语言说明得4颗星;

5.能完成任务单,概括段式特点,理清段式结构,得5颗星。

2

能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分析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情思。

☆☆☆☆☆

1.从使用动词链、多用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分析语言特点,一个角度2颗星;

2.多角度分析语言特点,且情思准确,得3颗星;

3.能完成任务单,多角度分析语言特点,且情思准确,得5颗星。

3

归纳段落特点,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思

☆☆☆☆☆

1.能完成任务单,得1颗星;

2.能归纳段落特点,得2颗星;

3.能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感,得3颗星;

4.能完整任务单,准确概括段式特点、分析语言特色,得4颗星;

5.能完整任务单,准确概括段式特点、分析语言特色,理解作者情感,得5颗星;


五、学习评价


以“又是一年花开时”为开头,从场景描写、叙议结合、先抑后扬、由形到神、分总结合、点面结合等五种段式结构中任选一种结构,综合运用动词链、短句、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等语言技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段落,结构清晰,情思明确。思明确。



第三课段

一物描摹人生意


核心任务:写作一篇借物抒怀的散文。借助评价量表讨论、修改、评比文章,择优向学校文学社投稿,完成 “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


一、学习任务


1.运用所学五篇借物抒怀中任一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以典型的“物”作为情感载体的散文;


2.小组借助评价量表进行充分讨论、修改文章,选出一篇佳作进行班级展示;


3.班级借助评价量表对小组推选出的文章进行研讨及评价,指出改进之处;


4.依据评价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以班为单位上交所有作品至学校文学社。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核心资源:李娟《父亲的白发不是老》;宗璞《木槿花》;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高尔泰《梦里家山》


2.助读材料:学生在前两个课段完成的学习任务单


四、完成任务


1.复习“借物抒怀信息表”中四类借物抒怀散文的结构特点,和语段结构呈现技法,关注“物”与“情”之间如何建立内在逻辑;


2.先选定借物抒怀的类型,比如是写人抒怀、托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怀、发表哲思,然后依据自己擅长并喜欢的类型,模仿所学相应类型的课文进行选材、组材,画出自己所写文章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创作;


3.修改个人作品,小组二次讨论,对成员作品再次提出修改建议,并推选出小组代表作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4.借助五星评价量表,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后,以班级为单位把作品提交至学校文学社;


5.学校文学社对各班的稿件进行评奖,择优向学校文学社投稿。


写人记事类文章创作思维导图[1]

(示例)

[1] 此思维导图为编者所画,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写作支架。


“一朵花里见人生”五星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内容

五星评价

评价标准

1

中心明确,能够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且文体特征鲜明。

☆☆☆☆☆

1.物与情怀联系不紧密,得1颗星;

2.物与情怀有紧密的联系,得2颗星;

3.能够借物有逻辑地抒发情怀,能清楚判断文章使用了何种方式借物抒怀,体现物与怀关系,得3颗星;

4.能够展现独特情怀,能清楚判断文章使用了何种方式借物抒怀,体现物与怀关系,得4颗星;

5.能够做到物与怀完美融合,文质兼美,得5颗星。

2

形式多样,能够综合使用场景描写、镜头描写、叙议结合、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先因后果等段落呈现情怀,且结构合理。

☆☆☆☆☆

1.形式单一无亮点,得1颗星;

2.每使用一种段式加得1颗星;

3.能够综合使用多种段式,结构合理,且和内容紧密贴合,得5颗星。

3

语言表达连贯,能够灵活运用细节刻画、抑扬结合、由形到神、层层递进等表现手法和动词链、多种句式、注重色彩、巧用标点、善用修辞、多角度描写语言呈现形式。

☆☆☆☆☆

1.语言表达不连贯,层次不清晰,得1颗星;

2.语言表达连贯,加1颗星;

3.语言表达连贯,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

4.语言表达连贯,使用相关技巧注重描写刻画,加1颗星;

5.语言连贯,语言的层次清晰,表达准确,综合使用两种以上表现技巧,得5颗星。

4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评选作品表达个人观点并提出合理建议,推选出班级优秀作品提交上报。

☆☆☆☆☆

1.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得1颗星;

2.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并呈述合理的分析,得2颗星;

3.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1-2条改进建议,得3颗星;

4.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3条及以上有效改进建议,得4颗星;

5.参与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呈述合理分析,并为该作品提出3条及以上有效改进建议,且本组内提交的优秀作品在班级内数量最高得5颗星。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不同类型的散文,多角度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其人文主题为“情感哲思”。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关键语段和言语表达形式,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审美情趣,是本单元主要的学习任务。基于此,设计了单元核心任务:“用借物抒怀的技法,创作散文,完成‘讲述成长的故事——一朵花里见人生’主题征文活动”。


首先,整体阅读五篇散文,梳理、比较借物抒怀呈现的四种类型,明确作者的选材、组材、结构与具体的类型、表达的情思的内在联系;接着,品味、赏析关键语段和言语表达的形式,总结出语段和语言呈现的特点和技巧,学以致用;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一种“借物抒怀”的方法创作一篇散文,借助评价量表讨论、修改、评比文章,择优向《深圳晚报》投稿。本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关于“物”与“怀”的内在逻辑


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技法创作散文的前提和关键是“物”与“怀”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因此,在第一课段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分析四类散文选材、组材和情思的内在联系。如,《背影》中“物”是线索,是载体,是父子之情的交汇点,是父子关系改善的出发点,是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更是父爱的象征点,以物言情;《白杨礼赞》中“物”是对象,是象征,由“物”的环境到“物”的外形再到“物”的精神,以物言志;《昆明的雨》中“物”是回忆,是寄托,以“物”串联环境、人、事,以物抒情;《散文两篇》中“物”是媒介,是联想,以物说理。在第三课段中,要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再次强化每一类型散文“物”与“怀”的特定逻辑。


(二)关于散文写作


第3课段的任务是完成一次散文创作,是对学生之前课段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和评估。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写作支架,如可以提前准备四类散文的思维导图,适时指导。在评选环节,特别注意,完成征文是一个情境设置,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同学在任务驱动中学会借物抒怀,表达人生情思。因此,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量表进行评价,集思广益,反复修改,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升。最后的评选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


1.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说,“散文是作者用个性化的言语章法,借助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所见所闻)来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请从本单元的散文中任选一篇文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撰写一个600字的文段,阐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选做


1.读小思的《蝉》,分析其与《白杨礼赞》的异同(提示:可以从技法、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思考)。


2.汪曾祺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请结合《昆明的雨》及汪曾祺的其它作品,撰写一个600字的小片段,说明作者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