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0:22:06     编辑: 小学数学章老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大全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 单物体的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

2、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观察物体的兴

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重点难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

体的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看“盲人摸象”的故事。

2.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致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呢?

3.那怎样观察大象,怎样观察物体呢?(师:全面观察)

二、 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出示准备好的熊猫毛绒玩具。

1.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

不同的。

师:请各组组长把熊猫放在桌子中间,4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前面、 后面、侧面,目光正对着熊猫,请问:你坐在这个位置,看到的熊猫

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小组合作、交流观察结果,并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师:现在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

思考: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呢?

再思考: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的观察大熊猫,怎么办?

生:可以把大熊猫转一转。

生:也可以围着大熊猫转一转。

2.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小组的一名同学到熊猫的前面,其他同学分别到左面、右面和

后面进行观察并说说看到熊猫的样子。

(2)按照上面的方法,组织学生顺次到其它位置进行观察。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完成当堂评测题。

四、 总结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对自

己满意吗?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