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又到中秋。每当看见一轮圆圆的月亮悬挂在碧空之上,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中秋节,想起故乡,想起亲人,也想起童年那永远飘着诱人香味,圆圆的月饼。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小小山村。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时候,家家户户,生活过得清苦。能好好吃上一顿饱饭,也是一件十分奢侈而又幸福的时刻。
那一年中秋节,天快要黑下来了,当村干部的父亲去公社开会,深一脚浅一脚的赶了回来,见到我们兄弟,难掩内心的喜悦。只见父亲从皱巴巴的布口袋里,掏出一个上面绘着“嫦娥奔月”图案,满是油渍纸质的方盒,放在了桌上。
“这是什么呀?”我们好奇地问。
“月饼呀,今天中秋节了,我托门市部的王叔叔专门留下了一盒,晚上我们一边赏月亮,一边再吃。”父亲说。
“啊,原来是好吃的月饼……”一时间,我和哥哥欢呼雀跃。
“娘,天怎么还不黑下来啊,月亮怎么还没有出现啊。”我们紧盯着放在桌上,那油渍油渍的方盒子,一边闻着月饼诱人的香气,咽着口水焦急地问。
“别急啊,一会月亮就升上天空了,给你们一人一个。”娘轻声地说着。
“我再把前两天你邻居李大娘送的几条小咸鱼煎一煎,再煮上几个鸡蛋,好让你爹今天晚上喝上两杯,我们全家吃顿丰盛的晚餐。”娘说完,就做饭去了。
天慢慢黑了下来,山村秋天的夜晚,静谧而神秘。一盏煤油灯,幽幽的发着暗红的光,点亮小小的桌子,照亮我们的心空。
抬头望了望夜空,才发现秋天的夜空是这般美丽。一轮明月挂在浅蓝色的空中,仿佛刚刚从清澈的河水中沐浴过一般;一颗颗星星快活地眨着闪亮的眼睛,像是无知的孩子。月辉轻柔,洒落在母亲铺着蓝布的小桌子上,一盘小鱼,一盘鸡蛋,两盘青菜,关键还有已经打开了纸包,透着清香,露出圆圆小脸的月饼。
我清楚的记得,这一包月饼,是小小的8个。娘按年龄大小,先分给了我一个。这是一个怎样幸福的时刻,庄严,神圣,温暖,亲情融融。
我将月饼轻轻捧在手心中,抬头望了一眼月亮,真不舍得吃掉,哪怕是小小的一口。
“快吃吧,这里还有,娘的这一个月饼也给你……”娘说。
“我可不能要,谁的就是谁吃……”我说。
我轻轻地咬了一小口。
一股蜜甜,清香封喉,沁人心脾。
“娘,真好吃,里面还有花生、青丝和冰糖呢?”我和哥哥兴奋地喊着。
娘和爹欣慰的看着兴奋的我们,满脸的幸福。
待吃完月饼,娘便给我们讲起月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入月宫的神话故事。
不时地还牵起我们的手,指向圆圆的月亮:你们看,那不是嫦娥在月宫跳舞吗?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依稀看见月亮上美丽的嫦娥孤独地逗弄着玉兔,吴刚则不停地伐桂。“娘,吴刚砍树不累吗?”母亲告诉我,他们是神仙,是不会累的。我一边听着,一边吃着,月饼很快吃完了,可母亲的故事和那轮明月永远都那么美丽悠长……
随着时代的变迁,故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吃的用的、住的、行的,应有尽有。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幸福、越有奔头。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我也品尝过无数种华贵的月饼,什么椰蓉的,蛋黄的、凤梨的、豆沙的、甚至还有木糖醇的、肉馅的,可谓花样繁多,可是再好的月饼,都不如儿时记忆中的月饼好吃。因为童年的月饼,犹有暗香清盈。
至今仍想起儿时的光景,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对月饮酒时的神情,母亲讲故事时慈祥的笑脸。
从前的时光慢,月光也显得特别温柔,如今在一样的月光下,我们对中秋节都有了不一样的触感,真想再回到从前,依偎在父母身边,一起月光下品尝那香甜的月饼,哪怕只一口,我知道,这香香甜甜的味儿,就是家的味道!(刘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