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名句耀千古,我手写我思——高二年级"名句感悟"优秀作文8篇

54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7 18:05:17     编辑: 爱生活的暖阳nwm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题目:

本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致知在格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有为”锐意破迷局,“无为”潜沉静修身

万物竞荣,欲傲立天元之位,让生命熠熠生辉,须以有为竞发向上,锐意进取。然则《老子》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诚哉斯言,罔顾客观规律,无淡泊修身之心,将失其所有。处世须知何所“为”,何所“无为”。且愿吾辈:“有为”锐意破迷局,“无为”潜沉静修身。

“有为”锐意突破迷局,以奋发进取之心成就人生,抵达心中的昭昭星野。何为有为?有为是看清方向、目确目标后的锐意进取;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迎难而上,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义无反顾,是“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万千重”的责任与担当。君可见,闻一多于小楼蛰伏,小楷成阵,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最美快递员汪勇在疫情难关下担当生命摆渡人的责任,为医护人员筑起坚实后勤保障,当代“愚公”毛相林坚守偏远山村,铺就绝壁天路,带民致富两鬓霜。由此观之,“有为”是脚踏实地,披荆斩棘,破千里冰封,奋勇向天,是为者突破迷局之利刃。

“无为”潜沉静修身心,以缄默淡泊之心韬光养晦,洗尽沤珠槿艳之铅华。何为无为?“无为”并非“佛系”“躺平”般碌碌无为,而是“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审时度势,谨慎判断;是“涓流汇化,竟成沧溟,泉石崇岑,终至太华”的潜沉积淀;更是日月居诸的静水深流,是穷年中捧起一颗宁静淡泊之心,朗照万朵山河。倘若不按其法,不顺其时,盲目腾空而起,看似有“有为”之飞天壮势,终不过折翼而坠,贻笑大方;若是耐心等待,伺羽翼丰满,乘满怀长风,方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为”不仅是处世之方,更是一种行事态度,是对自我、对自然最大的善意。梭罗于瓦尔登湖畔用湛蓝湖水褪去心中的浮躁;陶潜归去来兮隐居丘山,不问前路。由此观之,无为并非一事无成者为无能的辩护,而是能者以无为而待潜心修为、淡泊自守的至佳妙方。

孟子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有为。”正如《庖丁解牛》告诉我们,生活的琐碎,正如牛身上错综复杂的骨骼筋肉,要用 “无为”这敏锐的目光,找到切中肯綮之处、以“有为”这把出鞘的利刃突破生活的囹圄。当代青年,须以“无为”心态潜心修为,静待时机,编织清梦云烟;以“有为”锐意进取突破桎梏,顺势而为之,拥抱星河璀璨。

此时若应澄心静悟,那便坐久灯烬落,听万籁俱寂;此时若当奋发进取,那且畴昔梦登天,不负青葱韶华。


行恕道,成大同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被人爱与爱别人是同样幸福。”而在子贡请教一字箴言时,孔子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东西方两位先贤竟如此不谋而合。诚哉斯言,大爱天下、恕以待人,便是实现他人与自我共同幸福的不二法门。

恕,乃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亚圣不可谓不得儒家之真传,“举斯心加诸彼”恰恰是“恕”的真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李晓沛医生用镜头记录为自己做胃镜的过程,把自己放到患者的位置,亲身体验患者的不适,以便带给患者更舒适的就诊体验,赢得了广大网友的赞誉。由此观之,推己及人、勿施不欲,乃“恕”之正道。

恕,是改善关系的一剂良药。

白居易有言:“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在精致利己主义趋于泛滥的当代,损人利己之事已屡见不鲜,以“仁”为核心的恕道恰是“刚需”。只有怀“仁”以“爱人”,为他人多一份考虑,人与人之间才能实现共同的利益。除了人与人之间,恕道也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东莞交警在接到群众诉求后,经调研决定将一个路口的绿灯时间延长5秒,以便老年人有充足时间走过马路。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切实为群众考虑的诚意,也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可见,欲化坚冰而进真情,恕为妙解。

恕,亦为兼济天下之道。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切·格瓦拉出身于白人贵族,青年时游历拉丁美洲,亲身考察了美国压迫下美洲人民的苦难,走上了领导美洲解放的道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始终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试想,若没有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切·格瓦拉如何完成剥削者到无产阶级斗士的蜕变?若没有饱受侵略的痛苦,进而与同样受侵略国家将心比心,中国何以发出如此强烈的和平之声!从一人以至于一国,欲谋天下大同,必先行恕道。

既生繁花,亦生野稗。当下,精致利己者和“圣母”层出不穷。而我辈青年立于百年风云变幻之际、民族复兴接力之时,不能不笃行恕道,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仁爱之心汇聚清泉,荡涤人心、和谐社会,以至于太平天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时至今日,先贤的智慧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请以恕道为舟,承载你我共同抵达幸福的彼岸。




立鸿鹄之志,虽九死无悔

鲁迅先生曾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与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追求不谋而合。生于新时代的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应树立远大志向,怀揣坚强意志,负重前行。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远大的志向是遥远的、闪烁着微光的灯塔,光虽渺小,但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纵观古今,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亦有“遥知百国微茫外,岂敢忘危负岁华”的戚继光;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亦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由此观之,远大的志向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志向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志向给我们的前行提供动力,志向让我们的前行有了不能后退的理由,志向赋予我们前行更深层的意义。

心怀志向,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志向远大,是说志向要崇高,但并不一定要宏大。张桂梅校长创办华坪女高,以教书育人为目标。也许与前者相比她的志向略显渺小,但她却为山区女孩提供了走出大山的机会。志向确实有大有小,但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社会有价值、对个人有意义,每个人的志向都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有了志向的灯塔指引方向,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达彼岸。余秀华曾言:“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躯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诚哉斯言,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孟德尔为了总结遗传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对豌豆进行观察与统计;数学家为了证明随样本数量增大,频率会逐步逼近概率,不厌其烦地做了千万次的抛掷硬币实验;明朝天启年间,胡震亨老人为了唐诗免于失传,用生命最后十年凝成了皇皇巨著《唐音统签》。他们无一不是拥有远大的志向,并且用坚强的意志书写了奇迹。很难想象如果他们空有志向,却没有坚强的意志,我们将会怎样认识生物遗传,会怎样估计不可求的概率,在我们伤心、失意、高兴、怅惘之际,又会怎样表达心中的万千思绪。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生于新世纪之初的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受着新冠疫情的考验,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并以坚强的意志负重前行。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让我们秉持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志向,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意志朝着自己的志向不断前行吧。

虽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当立鸿鹄之志,虽九死亦无悔。




平衡加减,方能行稳致远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辩证地提出了加与减之间的关系,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为了更好地加。身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只有平衡好加与减的联系,才能让人生路行稳致远 。

加与减之间的关系十分深奥,我们应明白:加的是学识, 是品德;减的是恶习,是名利。若二者颠倒,则会追逐名利, 没有底线,腹无经纶,满心恶计。一言以蔽之,我们只有明白加减的应是什么才能让加减之智助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加学识加品行,我们才能行稳致远地走向远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加了利他之心,受世人尊敬;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加了国家大义,千古流芳;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加了他人安危,万世留名;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加了天地万物,千万人以他为榜样。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加有助于我们行稳致远,成就自己吗?由此观之,加有助于我们走向远方。

减名利减恶习,我们才能留一身正气,成就自己报效祖国。隐姓埋名24年的核司令,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家程开甲; 不计个人得失向南开捐献3568万元的叶家莹;把军功藏在箱底,一生默默无闻只有无私奉献的老兵张富清;把个人财产还给国家,做出最后贡献的卢永根……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减掉名利,减掉恶习可以报效祖国, 万古流芳。假使他们没有抵御名利的诱惑,没有放弃钱财的收集,他们怎么会有如此高尚的品质,为祖国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呢?由此观之,正确的减可以雕琢我们的品格,报效我们的祖国 。

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相伴存活、互利共生的现象启示我们——“加”与“减”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唯有平衡,加与减才能行稳致远。王振义院士一生潜心研究,辛苦付出,矢志不渝,终于研制出抗癌特效药,这是加法。在救命药价格居高不下、药品谈判举步维艰的的背景下,王院士看淡个人利益,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放弃了谋取巨额财富的机会,把更多生的希望带给那些白血病患者,是为减法。王院士减去了物质的喧嚣与名利的萦绕,加上了为人民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这使他的人生达到了天地境界,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理应加一份自信,加一份拼搏,加一份从容,减一份焦躁,减一分颓废,减一分佛系。平衡加与减之间的联系,正确地做出加和减的选择,才能走好人生路。

尼采曾说过:“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我相信,平衡好加与减,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尼采一般平静而明亮的灵魂。




让格物致知精神照亮前路

《礼记·大学》里这样说:“致知在格物。”,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诚哉斯言,古今中外无数大家坚持用格物致知精神驱动自己不断前进,终攀到顶峰。因此,我们要弘扬格物致知精神,让它为我们照亮前路。

“格物”是“致知”的前提,只有俯下身子去“格”,踏实肯干,才会“致知”。华佗博览医书,广搜药方,勤于钻研,多方面接触病例,积累临床经验,善于总结,终成芳名千古传的一代名医;明朝宋应星回归乡间,从劳动中获取经验,终著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观之,伟大的学问来自于对事物的探察钻研,“致知”在于“格物”,已成为必然的道理。

“格物”的精髓在于“格”,“格”绝不是“看”、“赏”,不是消极甚至略显愚昧地空看,而是积极地观察,坚持实践,刻苦钻研。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深谙“格物”的重要性,他要“格”的是院子里的竹子。他面对竹子硬想七天,遗憾的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便是他本应去“格”物,却成了“格”心,也就是脱离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将“致知”的希望寄托于内心情感的生发上。空看空想不是真正的“格物”,这种“格物”是无法让我们真正“致知”的。我们绝不能重蹈王阳明的覆辙,而是要真正地去“格物”,积极地观察、钻研。

“致知”只是我们求知道路上的一个小阶梯,“知至”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必须为之奋斗,笃行不息。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秉持着格物致知精神,他在采访中说“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他不满足于杂交优势的发现,不安逸于现有实验成果,不贪恋“致知”带来的满足感。他在功名利禄的迷雾中睁开双眼,大胆创新,不断突破,兀兀穷年,让杂交水稻从三系到二系再到一系。他将“致知”推广到“知至”,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致知”到“知至”,才算是让“格物”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历史的车轮奔腾不息,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滞。处于青春时期的我们,不仅要为个人之前途而前行,更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行,格物致知精神便是那道光,能够照亮我们伟大征程上的漫漫前路。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就让我们坚定格物致知精神,不断前进吧!




士必要弘毅,任重而道远

《晋书》中的“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异曲同工之妙。远大的志向 为我们指引前路,坚定的意志助我们达到彼岸。吾辈青年应树鸿鹄之志,迈坚毅步伐。

远大的志向让我们不再迷茫,它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志向如同天上星,地上标,海上灯,让我们对前方充满希望。“如果不知道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哪个方向都是逆风。”塔木德的话发人深省。纵观历史,生于有志亡于无志的事例比比皆是。吴王夫差曾经立志,危机四伏中他也不曾动摇,杀父之仇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为了实现为父复仇之志,他失职勤政,富国强兵,一举破越。可是,实现志向的夫差没了方向,贪图享乐。吴国在无志的氤氲中衰落,而勾践在复国之志中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国军的失志勤政与无志放纵,造就了两国间的起起落落。如果夫差能够坚持失志治国,那还会有勾践卷土从来复仇的胜利吗?新时代青年应以史为镜,树立远大志向,规划人生道路。

坚定的意志使我们心怀信念实现志向,不会落得半途而废的结果。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中蕴藏着坚定意志的奥秘。 夸父与日逐走,纵然道竭而死,仍怀坚强意志,杖化邓林是他对意志坚定地追逐;精卫矢志复仇,于滔天海浪中衔木石以湮灭沧海,纵然力量渺小,仍有坚强意志周而复始地践行;刑天不屈抗争,誓与天帝血战到底,纵然身死仍以坚强意志操于戚以舞,勇猛伶俐是他内心坚定意志的呐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信念,成为今天意志坚定的代名词。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印。 吾辈青年也要怀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坚定意志,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吾辈青年,都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的执着, 坚定不移意志坚定;都要有“一片忠心图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坚定,为民族复兴树立志向。冀已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明烛暗光增辉岁月。让我们化为大江中的一滴水,争做时代弄潮儿。

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吾辈青年要树立鸿鹄之志,迈坚定步伐,将自己汇入时代洪涌,助力中国实现百川东流之气象。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正是秉承了孔夫子对'恕'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哉斯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学习汲取古人的思想智慧,对他人多一份宽容,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收获真诚。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如此,正是因为有一份恕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有了社会的一片安宁,火遍全网的二舅凭一份恕心,一笑泯恩仇,活的清静且快乐,同时也治愈了许多当代青年的精神焦虑。为国也是如此,20世纪初,被列强霸凌,肆意抢夺杀戮的中国,在21世纪站起来了,中国选择了'恕',没有在强大之际去报复他国,而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发展民生,这正是几千年来儒家文化润泽而成的大国风范。倘若失去了这份恕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比如唐山打人事件,因为一点小纠纷大打出手,影响恶劣。由此可见,我们应恕人恕己,方得清净。

其恕乎,己所欲者,慎施于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魏晋换代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推荐好友嵇康出林做官,嵇康坚辞不受,并写下洋洋洒洒上千言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书中写道:“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诚哉斯言,即嗜臭腐,养鹓雏以死鼠也?嵇康一番话,生动诠释了“己所欲者,慎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高境界。不止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他人,更不要拿自己所喜爱而别人不感兴趣的东西硬塞给他人。大千世界,有人偏爱热闹,有人性恬寡淡,不要拿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人。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故君子务本,己所欲者,慎施于人。

其恕乎,但行好事,不渡他人,但承仁心,渡己渡人。古语有云:“以恕己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有一颗反求诸己的仁爱之心,理智便能始终存在,漫漫人生路也能走得顺心且正确。女医生李晓沛为更好地了解病患感受,给自己做胃镜体验不适感,这是一种感同身受,为人着想的同理心,这是一位医生反求诸己后更加深刻地体会他人之所不欲,从而慎重地工作,减轻其所不欲。这便是'恕'所需的仁爱之心。

余秋雨曾落墨:“天下最大的烈火,总是由小的草梗点燃。”我们每个人都可秉承着马克•吐温的紫罗兰留香于脚踝的一份宽恕,有廉蔺二人对对方的一份理解,有张桂梅怀着的一份赤诚的善意,不愿让他人复受己所不欲,便可成就一片兼相爱而治,美美与共的天下。

儒家思想何以流传千年仍欣欣向荣?于今日青年恕行终身之秉承可见一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来自圣贤老子的谆谆教导。诚哉斯言,知人使我们聪慧睿智,自知使我们见识明达。唯有集知人、自知于一身,方能明辨是非,不为外物所扰。

明辨善恶美丑,要有看清他人的慧眼。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不可被外表所迷惑,只有直击深处的灵魂,方能见人格本色。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成就“贞观之治”;汉高祖刘邦发现并挖掘张良、萧何、韩信等经天纬地之才,为己所用,终取天下。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由此观之,善于用人要求君主知人之短,用人之长。揆诸现实,知人亦可以提升自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做老师,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理智地知人让我们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学习,完善自己,不因他人温文尔雅的举止而盲目亲近,也不因他人平凡普通的外表而武断排斥,懂得认清别人的优缺点,便迈出了通往见识透彻明达的第一步。

人心是世界上最难猜的,我们可以掌握自然规律,可以创造艺术和美,可以参透人心佛性,却往往不能有自知之明。了解自我,看似简单,实则艰难。

获得明达见识,就要理性自知,这是在“知人”后需要迈出的关键一步。它需要敏锐的目光、理智的头脑和直面事实的勇气。宋朝诗人柳永,热心仕途却连遭打击,在重新审视自己后,意识到自己的天地不在庙堂,而在民间,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吟风弄月,流连于舞榭歌台,将宋词的温柔旖旎推向极处,作品流传千古,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大家。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流行贾平凹式的粗犷不羁和余秋雨式的“文化苦旅”。汪曾祺这位京派老散文家没有随波逐流,他理智分析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以自己的小叙事,独树一帜。他娓娓道来的清新文风,温暖了代代读者。他们之所以取得显赫的成就,源于自知,洞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弥补短板,将天赋发挥到极致,最终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冰心在《春水》中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反观当下,人们评价自我时,往往陷入情感的迷雾,摇曳在社会导向和他人期许的风中。多少悲剧,源于人类不能自知。

生于新世纪之初的吾辈青年,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正确知人,理性自知,做明达睿智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