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如何炼成满分作文15——关于“留白”我们可以写什么

37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10 11:20:13     编辑: 朝气的饼子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题目是这样的:

下图是吴冠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双燕》。画家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全是在实景中高度提炼出来的,寥寥几笔便抓住了那“神韵”。

所谓“留白”是指在画面上最虚处,不着一点笔墨与色彩,古人称为“余玉”,又称“无画处”,原是中国画中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想,也可发表见解。


智慧留白,人生至境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白宣纸上聊聊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留白,但正是这留白,使中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

笪重光于《画筌》中有语:“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见竹林桃花便想见有茅庐草屋隐于其中,见蜂蝶逐马蹄而舞便想是踏花归来。宋朝郭熙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其理一也。

文学作品中的欲言又止或言之不尽亦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那日,黛玉斜卧在榻上,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吐了半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黛玉想说什么?戛然而止而生的无穷意蕴,令后世多少文人为之啧啧,却无人敢作续貂之举,这,便是留白艺术的魅力。

而戏曲中那个简单的舞台更是将留白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唯一案一椅一空地,千军万马可走过,洞房花烛已点燃,长亭相送十八里别过……这些,皆因留白而生想象,因想象而丰富。

人生如艺术,亦需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在这个孩子为了“美好前程”而撑着沉重的眼皮挑灯夜读,大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削尖自己的脑袋左冲右突的忙碌尘世中,我们的神经已经过于紧绷,若不适时松一松,恐怕一粒微尘便能将我们摧毁。到时便是白流了血汗,亦消磨了斗志。放慢自己匆匆前行的脚步吧,甚至可以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风景,给心灵放个假,抛却生活的烦扰,惬意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你会发现,原来人生无需塞得太满,若无蜗角虚名的羁绊,轻松快乐竟是如此简单。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给心灵留白,做到心无旁骛,便能于得失之间,宠辱不惊,这实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然,为生命留白并不是消极懦弱的逃避主义,更不是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与前行的智慧之举。都说孩子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便成为什么。于是,焦急的父母便忙着在上面规划他未来的生活蓝图,从学习到娱乐,从家庭到工作,甚至兴趣爱好……这些都将这张纸填得满满的,但父母往往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为何不留下一段空白,等孩子有了人生经验和阅历,由他自己慢慢书写?自己书写的人生,不管酸甜苦辣,那都是“我”的创造,而非他人安排。其实,这样的空白,我们真的很需要。

懂得给生命留白,腾出一片空地来播下自己的花种,用心地浇灌,开出一片灿烂的花田。

破题解析

本题的“留白”同样很“留白”,给考生丰富的扩展空间。

比较常规、不容易出错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就画论画、就艺术论艺术,从而点出“留白”的作用;

二是与人生结合,艺术上讲究留白,人生亦如是,与人交往应“留白”,朋友交往应保留一定空间;生活忙碌应“留白”,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遇见(可联系家长给的压力过大等)......

范文一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白宣纸上聊聊数笔丹青之外,便是大片留白,但正是这留白,使中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展现出朦胧而丰厚的美感。

笪重光于《画筌》中有语:“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见竹林桃花便想见有茅庐草屋隐于其中,见蜂蝶逐马蹄而舞便想是踏花归来。宋朝郭熙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其理一也。

文学作品中的欲言又止或言之不尽亦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那日,黛玉斜卧在榻上,焚了诗稿,断了痴情,只吐了半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黛玉想说什么?戛然而止而生的无穷意蕴,令后世多少文人为之啧啧,却无人敢作续貂之举,这,便是留白艺术的魅力。

而戏曲中那个简单的舞台更是将留白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唯一案一椅一空地,千军万马可走过,洞房花烛已点燃,长亭相送十八里别过……这些,皆因留白而生想象,因想象而丰富。

人生如艺术,亦需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在这个孩子为了“美好前程”而撑着沉重的眼皮挑灯夜读,大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削尖自己的脑袋左冲右突的忙碌尘世中,我们的神经已经过于紧绷,若不适时松一松,恐怕一粒微尘便能将我们摧毁。到时便是白流了血汗,亦消磨了斗志。放慢自己匆匆前行的脚步吧,甚至可以停下来看一看沿途的风景,给心灵放个假,抛却生活的烦扰,惬意地呼吸自由的空气,你会发现,原来人生无需塞得太满,若无蜗角虚名的羁绊,轻松快乐竟是如此简单。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给心灵留白,做到心无旁骛,便能于得失之间,宠辱不惊,这实在是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然,为生命留白并不是消极懦弱的逃避主义,更不是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与前行的智慧之举。都说孩子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便成为什么。于是,焦急的父母便忙着在上面规划他未来的生活蓝图,从学习到娱乐,从家庭到工作,甚至兴趣爱好……这些都将这张纸填得满满的,但父母往往觉得这还远远不够。为何不留下一段空白,等孩子有了人生经验和阅历,由他自己慢慢书写?自己书写的人生,不管酸甜苦辣,那都是“我”的创造,而非他人安排。其实,这样的空白,我们真的很需要。

懂得给生命留白,腾出一片空地来播下自己的花种,用心地浇灌,开出一片灿烂的花田。

饼子点评:

本文就完全契合题目。

从艺术(画作)的留白切入,不仅回应材料,又点明主题。同时,用文学作品、戏曲等作进一步论证,将艺术留白的重要性阐述的格外分明。

其后用单句成段,过渡到“人生如艺术,亦需留白。”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论述,为生命留白的意义。

Tips:当你心中有非常明晰的主题时,可以用一句简洁凝练的句子单独成段,点明主题,这样阅卷老师也会看得明晰一点。

范文二:

远方有琴,悄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提笔浓墨将韵律掩藏于宣纸之上山水之间,留一处空白,给憧憬以岁月。

折一枝丹桂飘香,写一夜秋高气爽,洒几滴蒙蒙秋雨,那人撑着纸伞,消失在江南小巷。提起裙角上前追寻,天色蒙蒙,浸透了黛青色的江南瓦,也沾湿了万千青丝。小巷曲折,大概只有攀附在墙上的吧山虎才识得路吧,他们总是安静地窝在墙上,任阳光雨水在他们身上生长出岁月的痕迹。只听得那人莲步轻移渐渐走远,却不见身影,在每一个小小的拐角欣然张望,却望不到那一页伞脚。于是信步走到小河边,看桃花依恋着河水扬长而去。吹过的风,是泥土的味道。她,像一幅山水画中留白的一隅,让人寻味让人幻想,让人懊恼只有一个背影,让人憧憬雨伞下的信步款款。每当雨水打湿了青石板,总让人难忘那一笔空白,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中国的小水面,总不像油画那么精致那么色彩明艳,没有细致的线条轮廓勾勒,没有把面纸撑满的充实。画家提笔一勾,取墨汁沾着清水轻轻一抹,远山、近山跃然纸上。用淡淡的色彩铺于画上,似云、似雾,似烟,朦朦胧胧却让人深感这是一幅明朗开阔的山水之作。偏偏还要在那朦朦胧胧的山腰上细致地描上一座小亭,点上几朵艳红的小梅,又是粗鲁,又是温柔的画作。亭子的山后是留白,让人好奇在山的那边会是如何一番景象。是炊烟袅袅的陌上小村,还是奔腾不息的大江东去,这是留白的一笔,让人遐想。

儿时的记忆在小巷里跑啊跑,总有那几笔留白,至今让人不能释然。夏末,夏虫还未停息,在老家的小院子里梧桐树下,爷爷总是讲一些山神鬼怪的故事。一次,讲到旧时有一座小村庄,旁边有一座小山,山里传说有无数条蛇化作的妖精,每有人去山里砍柴总会消失,第二天便会在山脚发现其衣物工具只是不见一丝人的气息。村民们聚在一起,讨论着约一波人去山里探个究竟,年轻健壮的小伙子去了一批又一批也不见有人回来,终于没有人敢再上山了。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孩童提出有办法去山里并活着回来。故事说到这,便被奶奶喊去吃冰棍了,很久之后才想起这个未讲完的故事。跑去问爷爷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爷爷却说不记得说的什么故事了。不知当时爷爷是随意杜撰的故事还是确有此事,以后的日子里想找其结局却无处可寻。

每每,在午夜的梦醒时分,会臆想雨巷的尽头有一位行走的女子打着油纸伞,回首莞尔一笑,会疑问山后小村里的梅花是否开了,会想起那座有蛇的山,消失的人。

留白,在这个有着丁香花一样淡淡的哀愁的年纪里,留下或浓或淡的影子。让人着迷让人向往。阳光微凉,留一段素白的时光,岁月静好。

饼子点评:

文章写得极美,自带一种山水画的烟雨朦胧的感觉。

结构上,跟前文一样,先写艺术上的留白,再写生活中的留白。

不同之处在于,生活中的留白,作者写的是“我”的真实故事——童年时爷爷那没讲完的恐怖故事。

而本文稍显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点明,正是因为那没有结尾的故事,那留白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总是想起那些个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细碎小事。(就是对“情感”引申、延展得不够。)

整体上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范文三:

笔墨一转,八大山人纸上只有一羽黑鸟,一块巨石。鸟翻白眼,作将死状,巨石歪斜,几欲倾倒。其余空白。却极尽”讽清朝将覆”之能势。

此即留白之力也。

留白,是不以完满为至美。而所谓的完满,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填充,却没有用于喘息的间隙。国画素来讲究“留白”之境,群山回环之间需以云海为“白”,予人遐想。于是高鹗写成末四十回《红楼梦》以填充空缺的行为常遭人诟病,“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结尾意成“败笔”。

艺术家追求留白之境,凡人欣赏留白之美。“留白”是艺术的习惯,两者如影随形。

细水古木,假山亭台之前需有曲径通幽,“留白”如同小径穿梭,破除密不透风与千篇一律。艺术家懂得画云雾以生白,懂得引人深思,懂得留有未知与念想。而这,凡人其实亦懂。

天使般轻盈欢愉的音乐从音乐神童”舒展的指尖盘旋而出,可这样明媚的旋律,只护佑了莫扎特三十六个年头。他未完成的“后半生”对尘世来说,是一片空白。可当一串串发光的音符流淌而出时,你并不能否认这片空白的美好。那段未知里,莫扎特完全可能被贫穷所击倒,被尘世所湮没,被混乱与不公所毁灭。可这一切都不曾发生,因为他生命的空白抛出的是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莫扎特扮演着古希腊之神那耳喀索斯明亮、欢快的那一面,当他将所有的光皆献与世人后,他悄无声息地离去。

只是那段留白里,依然有他的音乐,萦绕而久久不散。

而当他的死对头绪斯迈尔走到庸庸碌碌的生命尽头时,回瞰这张被自己用不甘、悔恨、嫉妒所涂满的生命画卷,只得向神父忏悔自己嫉妒的罪行。或许莫扎特正在空中谱曲,或许他并不会接受绪斯迈尔的忏悔。因为天才的人生需要留白。黛玉焚稿,花落人亡;王勃亦英年早逝。在上帝手中,留给莫扎特的空隙,也不会例外。

“人或许并不清楚地知晓自己的潜意识究竟渴求什么。"可他们依旧趋向于他们渴求的事物。留白之境,是人心深处的一方空缺,是人思想绝壁下的一片胜景。

渴求空白,趋向空白,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抑郁之际选择了自沉于乌斯河底。不被当作“精神病患”而载入史册,她以留白使自己的思想在河水中洄游。她的思想将在那片空白中永生。步向河水时,她大概是没有犹豫的,那被诗化的灵魂不会彷徨。她需要用空白来作这首长诗的结尾。

巴甫洛夫说:“想要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无论是画作与诗,还是心与灵魂

都需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空隙以作留白之境,所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饼子点评:

同样是画作引入,回应材料。

但范文二偏重绘景谈情,而本文则侧重说理,用一系列例证来铺陈说明“留白之力”。

其中所引用的例子,如《红楼梦》、伍尔夫、巴甫洛夫等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这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一方面)。

发现没有,范文一也用了《红楼梦》的例子,一个用的是黛玉殒命,一个用的是高鹗续写,从两个侧面都力证了留白的重要性。可见一部优秀的著作,是宝库。(就像《甄嬛传》一样,常看常新)大家在课余的时候,也要注重积累、培养这样一两部吃透了的巨作,可以随时化为己用。

另外,开头对于八大山人画作的描写也极具力度,很考功底。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