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翁达说:人能够直立行走之后就要面临选择,或可以随人潮而去,或可以独行狭道。而青年人在面临择业这一人生大事之时,也会面临这样的道路选择。
具备实力,是选择的基础。
河南商丘教育局在对毕业生对现职业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时发现,本科、专科的毕业生对自身岗位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初高中毕业生;而工龄达到十年的技术人员对工作满意度也远高于初入职场的新人。以小观大,学历更高、工龄越久的青年人自身的文化知识、工作能力要强于他人。在自身拥有定量实力时,才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因此,当李雪琴、李佳琪等“网络红人”被人认为不务正业时,请别忘记他们的身上有名牌大学、世界五百强的工作履历。因此,当青年同辈们在面临择业时请不要忘记只有拥有实力,才能掌握选择的权利。要不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抓住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聚光灯”。
兴趣是生活与工作的引擎。
玻利瓦尔在《与妻》中提到他想象中的南美:“好为师者为师,好为官者为官,好为农者为农。则不为教育、政治、粮食而发愁。”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建设显然任重道远,但对我们的择业却有很大启发意义。中国公职人员辞职转化比例逐年攀高,昔日的“铁饭碗”在许多人眼里竟“生了锈”,背后起主导因素的就是兴趣。
如果一个人,他对某件事物抱有热情,那他必定会因喜好而钻研,若将这种喜好变为工作,他的热情也必会转化为对工作的激情。反之,若一人对其工作毫无兴致甚至厌烦,那他在工作中必定是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爱因斯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可能也适用于择业的青年:兴趣是工作的发动机。
解放自己,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过去陈旧的“一工一生”被冲垮。五花八门的工作单位,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可供青年人选择。作为新生代,当下的我们更应当解放自己的思想,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业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全国一二线城市在人才引进计划中大都明确标注“有充足实践经验者优先”,而企业在招聘时也更希望录用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因此,在我们择业时要“放大胆”,多积累经验,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履历多了不压身”。但这也并不是指青年人可以随性对待工作,任性换岗。相反,应当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真正锻炼自身,增强实力。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说:“好菜配好料才成真佳肴”。我们青年人应当增强自身实力,在兴趣这一稳固地基上以实践来垒高自己的人生高塔。只有寻找到“兴趣”与“实用”的平衡点,我们才能在人生巨浪中乘风破浪,从而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