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教育资源网,欢迎您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应该这样写

61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1-05 17:40:08     编辑: 六木高考语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百万物种濒临灭绝,联合国呼吁人类变革

素材标签 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 从我做起 拯救

2019年5月6日联合国在巴黎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百万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是联合国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首次发布报告,也是自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发布以来对自然环境最全面的一次分析。

平台主席罗伯特·沃森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和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人类正在侵蚀全球经济、生计、粮食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根基。”

报告显示,目前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而且正在加速。

报告发现,自1900年以来,大多数“主要陆地栖息地”的本地物种的平均丰度至少下降了20%。超过40%的两栖动物物种、近33%的造礁珊瑚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灭绝危险。

不过,只要从地方到全球各个层面开始“革命性改变”,拯救全球生物多样性仍为时未晚。

角度一:触目惊心。自16世纪以来,至少有680种脊椎动物已经灭绝。到2016年,6190种人类驯养哺乳动物品种中有559种已经灭绝,约占总数的9%,另有至少1000种受到威胁。人类的诸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砍伐森林、滥用农药、人为改变土壤属性、过度捕捞、排放二氧化碳等。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已经“严重改变”75%的陆地环境和66%的海洋环境;超过三分之一的全球陆地表面和近75%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到2000年,1700年时存在的湿地已经丧失85%。过去50年有五大因素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分别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变化、直接利用生物、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不可忽视,因为这种影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进一步加大。

角度二:人类要有所作为。只要从地方到全球的各个层面现在开始“革命性改变”,依然有机会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大自然。而革命性改变指的是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根本性系统重组,其中包括模式、目标和价值观的调整。具体来说,在农业方面,促进良好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农业生态实践等;在海洋系统中,推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有效合理规划海洋空间和配额,设立海洋保护区,减少对海洋的径流污染等;在淡水系统中,整合水资源管理和景观规划,采取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沉积和径流污染,增加蓄水量,促进对水资源项目的投资等;在城市地区,增加低收入社区的城市服务和建设健康的城市环境等。

角度三:要有清醒的认识,行动要有持续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于2012年正式成立,其目标是建立科学与政策之间的联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确保长期人类福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范例一

科学家预言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的发生,如果说,前五次生物集群灭绝是由外部恶劣环境导致,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将是第一次由人类导致的灭绝现象。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阻止该预言成为现实。如果人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还为时不晚,整个社会应该进行深度转变,保证物种消亡的速度放缓。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范例二

 究竟物种灭亡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也许有一天人类挤满了整个地球,再也不容其他生物生存在地球上。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法令,同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与动物和谐相处。可少数的人却驱于眼前的利益还在残杀着动物,导致丹顶鹤、大熊猫、非洲狮等珍贵动物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相信,地球将会因为人类而变得不再美丽,世界会因为人类而变得不再可爱。

生物保护措施

1.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

2. 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3. 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共同的大事,最主要的是要行动,这必须所有缔约国广泛合作,积极行动,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破坏严重的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实行有效的保护 和抢救。

4. 完善城市化建设,减轻人为压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修复和保护。实际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境的岛屿化、碎片化,造成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如果通过城市化,人主动给野生动植物留出地盘,那么,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固有的修复能力,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这一做法是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经验。

5.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国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应负的责任。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比郊区温度高出9.6度,上海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为植被、作物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大量吸收太阳能。

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

1934年5月12日,美国发生了地球上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起自美国西部平原。一股强风暴迅速掠过西部广阔的土地,将千顷农田的沃土卷起,并以每小时60—100千米的速度,咆哮着由西向东横扫了整个美国国土。连刮3天的这次沙尘暴,将美国西部的表土层平均刮走了5—13厘米,从而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造成西部平原的水井、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大批死亡。

在历史上,北美大陆到处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大片森林、草原被毁。美国人几乎砍光了从大西洋畔一直到大平原区的无际的森林,使土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种下了祸根。

中国的家底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向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做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首次展示出中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的国土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明显超出全球平均状况。国土面积60%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气候影响,55%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35%经常遭受土壤侵蚀的沙漠化,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破坏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至3.54倍,每人每年搬动土石方数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4倍。从隋朝至今,中国人口从约4600万增加到11亿,每年平均灾害次数也从0.6增至3.9,增加6.5倍。中国农业牧矿等12大类行业的发展成本均高于世界,世界平均用1美元办成的事,中国至少要花1.25美元。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本文标签:无